略過巡覽連結
略過巡覽連結
略過巡覽連結
線上報名系統

[ 深度介紹~中華民樂的瑰寶:『 三弦 』]  

 

[沿革]     [型制]     [流 傳 ]     [曲譜、名家]     [特 色]            

 

[沿革]

三弦是古老的彈弦樂器,有絲質外弦、中弦、內弦(近年用尼龍鋼絲弦)三根,故名三弦 ,又名弦子。

(西河詞話)載:三弦相傳是秦代以流行於民間的『 鼓』演化為彈弦樂器『絃 』。但直至唐代崔令欽《教坊記》

(762年)中才首現『三弦』之名,且其型制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無三弦。故另一說,指三弦為蒙古樂器,元朝時,始盛傳於中原, 為北曲之伴奏樂器。稱為弦索。

最晚明朝王 圻(三才圖)中之三弦圖畫,已如今制。

 

Top

[型制]

三弦構造分琴鼓、琴桿、琴頭、琴絃、琴碼、琴軫等部份,有些加裝轉調移位山口。

鼓框橢圓形,兩面蒙蟒皮(亦有蒙木板者,日本蒙貓皮,叫三味線),琴桿無品格是其特徵 。

演奏時,琴鼓置於右腿上,琴頭左上方傾斜。滑音按指法為其特有的演奏特色。

可以按照人聲的平上去入,自由發揮,因此廣汎用於曲藝之說唱伴奏。

 最有名的三弦說書白 描,為清劉鐵雲((老殘遊記))中的黑妞白妞說書。

今之三弦內外弦定為八度。外弦與中弦定為五度或四度,音域約三個八度。

外弦與中弦 定為四度者叫『硬中弦』;外弦與中弦定為五度者,叫『軟中弦』。

 始於元時,以後一直延用 不衰。南方多用全長約 90 公分左右之小三弦,用於評彈、江南絲竹、十番鑼鼓、潮曲、南 管、崑曲又叫 『曲弦』、『南三絃』。

北方多用全長約115公分左右之大三弦,用於說唱音樂如鼓書、彈詞、單弦之伴奏,又叫『書弦』。

相傳由清末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河北1821 -1861)所創。演奏三弦有指彈法、撥彈法兩種,近代又有以甲骨製作義甲的彈法。

1960年武漢軍區文工團蕭劍聲(廣東1928-)改革60型大三弦,由天津、北京樂器廠生產。

1964年中央音樂學院王振先(江蘇1933-)研制四絃三弦。定音EADG。

1976年王振先再研制四絃三弦。定音GBDG。

1984年武漢軍區文工團蕭劍聲(廣東1928-)再改革成80型大三弦。

1986年蕭劍聲與北京民族樂器廠宋廣寧制86型高音小三弦。並由北京民族樂器廠生產。

1985年由蘇州民族樂器廠陳躍生制四絃三弦第二代定型琴。

1987年再由蘇州民族樂器廠宋廣寧制第三代四絃三弦。並由北京民族樂器廠生產。 

Top

 

[流傳 ]

三弦是元曲之主要伴奏樂器。元王實甫詞清沈遠曲之(北西廂弦索譜)即以三弦為伴奏樂 器。

在全國各省,廣汎被採用為說唱曲藝、地方器樂、少數民族歌舞樂之重要樂器。

根據統 計,全國最少有五十二種以上曲藝、六十種以上戲曲、四種以上少數民族樂種,採用三弦為主 要樂器。

曲藝界三弦演奏家,有韓永忠、韓永祿、韓永先三兄弟,分別為劉寶全、老黑姑娘、白雲鵬伴 奏。號稱三弦聖手。

韓永祿(北平1874-1942)有伴奏八法與奏法32字口訣,其徒白鳳岩(1899-1975) 創『三弦八法』創作(八音合)、(風雨鐵馬)奏(風雨鐵馬) 、(八音盒)、(柳青娘)等曲。

著名民間盲藝人王玉峰創用三弦模仿京劇唱腔,被稱為『三弦彈戲』。

盧成科(天津1903-1953) 等繼之。其後上海盲藝人沈易書改用弓拉三弦模仿唱腔,被稱為『三弦拉戲』。

河南省流傳一種稱為(河南大調曲子)的說唱藝術,開場曲、間奏曲中器樂演奏部分,叫(板頭曲) 的,多以古箏、琵琶、三絃主奏, (配以簫、四胡、八角鼓等)。約有四五十首六十八板體的曲目 ,統稱(中州古調)。

中州古調全曲有三段,慢板與中板共六十八小節,快板三十四小節。

曹東扶 (1898-1970)為演奏名家,曲目有(高山流水)、(泣顏回)、(賞秋)、(打雁)、(閨中怨)、(合番) 等。

 三弦是福建南管之上四管樂器。惟名家多不可考。

潮州三弦必以指彈,有『千日琵琶百日箏 ,半世三弦學不成』俗語。仿琵琶鳳點頭奏法,有大指 搖奏之特色奏法。名家有羅九香 (寒鴉戲水)、(出水蓮)等曲。

三弦廣汎流傳於西北、西南少 數民族之歌舞音樂中,有大、中、小三種三弦: 蒙古族、滿族大三弦:約113公分。定音GDG。

白族龍頭三弦:約70公分。定音DGD。著明藝人有楊 漢、黑明星等。

 苗族三弦:約50公分。著名藝人有李成良、李旺濟。

景頗族三弦: 約67公分。定音DGD。

僳僳族三弦:約76公分。定音GDG。

彝族三弦:小三弦約50公分。中三弦約75公分。定音GDG。

大三弦約135公分。 定音CGC。

基諾族三弦:約75公分。定音CGC。

傣族三弦:約85公分。定音EBF。

 拉祜三弦:約60公分。定音CGC。著名藝人有張老五、 張老三。 

 

Top

 

[曲譜、名家]

明代萬曆年間,徐會贏編輯的((天下通行文林聚寶萬卷星羅))第十七卷中有三弦譜。 距今已近四百年。載有(鵝浪兒)、(鎖南枝)、 (帶得勝令)、(帶玉環)、(群對迎仙客)、(清 江引)、(群對沽美酒)等七曲。

本書採用獨一無二的天干譜。以甲、乙、丙、丁表示第一絃 上之四音;戊、己、庚表示第二絃上之三音;辛、壬癸表示第三絃上之四音。 是一種音位譜。 1782年清乾隆年間蒙族榮齋編有((弦索備考十三套)),中有弦索合奏曲十三首,附有三弦分譜計 (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 (平韻串)、(月兒高)、(琴音月兒高)、(普庵咒)、(海青) 、(陽關三疊)、(松青夜遊)等十一首。 相傳當時盲藝人趙德璧善彈之。清恭親王府傳奏,由張 松山傳予毓峘再傳予中央音樂學院談龍建。

1808年清嘉慶年間李 庭編張溥重輯 ((萬寶全書三十二卷))

第十八卷中亦有三弦譜。 係轉錄((文林聚寶萬卷星羅))中之四首三弦曲。

1941年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楊蔭瀏出版((三弦譜))三弦教材。

1975年王文鳳編((三弦彈奏法))。

1983年李鳳山、張棣華編((三弦演奏法))。

1984年周潤明、王志傳編((三弦基礎知識))有(合歡曲)、(柳搖金)、(銀河會)、(八音合)、 (騎兵進行曲)、(土耳其進行曲)、(觀花燈) 、(歡樂的雪山)、(新弦子調)、(快樂的牧馬人) 等十曲。

1986年人民音樂出版社((民族器樂傳統獨奏曲選集三弦專集))有(六板)、(開手板) 、(萬年歡)、(反萬年歡)、(柳青娘)、(八音合)、 (風雨鐵馬)、(梅花調)、(高山流水)、 (哭周瑜)、(泣顏回)、(賞秋)、(打雁)、(閨中怨)、(合番)、(將軍令)、(合歡令)、 (寒鴉 戲水)、(潯陽夜月)等十九首。

1987年人民音樂出版社((三弦曲集))有(弦子韻)、(悲歡令)、(姑蘇城)、(京韻)、(銀 河會)、(春曉)、(趕馬調)、(江河水)、 (三毛流浪記)、(川江船歌)、(快樂的牧馬人)、(騎 兵進行曲)等曲目十二首。

1987年((三弦曲集(二)))有(秋思)、(清明)、(醉吟)、(秧歌會)、(新弦子調)、(船歌 )、(長門怨)、(酒狂)、(西藏舞曲)、(野蜂飛舞) 、(櫻花)等曲目十一首。

1987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中央音樂學院王振先(江蘇1933-)((三弦練習曲選))有(打 雁)、(閨中怨)、(瀏陽河)、(趕東老漢)、(慢板) 、(陽春白雪)、(下鄉來)、(山鄉新歌)、 (阿斯爾)、(三番)、(往事)等曲目十一首。另錄製(說書)等獨奏曲。

1989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中央音樂學院,談龍建(南京1952-)((三弦演奏藝術))有(陽 關三疊)、(越調)、(民間樂曲練習)等十二首。

1988年出版(清故宮王府音樂─愛新覺羅.毓 峘三弦傳譜),有(合歡令)等弦索十三套曲六首。

另撰有(談三弦的換把)、(弦索十三套的三弦 演奏藝術)論文。

南京軍區歌舞團周于椿(江蘇1930-)編有((三弦演奏法))。

上海音樂學院李乙(上海1932-),編有(春江花月夜)、 (大浪淘沙)、(十八板)、(塞上曲) 、(飛天)、(花鼓燈)、(金魚)、(黃河之水天上來)等曲目。

編著有((大三弦曲目選))、((大三弦曲 選))、((三弦演奏法))、((三弦基礎教程))。

其它還有: 武漢軍區文工團蕭劍聲(廣東1928-),作有(梅花調)、(劉胡蘭)等曲目,其中(太行山上 送糧隊)由中央音樂學院演出成功。

中央民族歌舞團王宗葵(1930-),致立於大相寺古代法音之研究,解譯出(駐雲飛)、(望 江南)等曲目。 上海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教研組,張念冰(福建1942-)創編演(平沙落雁)、(湘江之歌) 、(長門怨)、(船歌)等曲目。

東方歌舞團池祥生 (北京1947-)作有(劈山引水戰太行)、(回延安)等曲目,錄有((中州 春行))錄音帶。

中央民族樂團有(社員都是向陽花)曲目。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場民族樂團有(北京的早晨)(劉明源曲)曲目。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有 (老貧農夸公社)(楊景賢曲)曲目。

海政文工團有(樂亭新歌)(周潤通曲)曲目。

拉祜族著名三弦藝人張老五,改編創作樂曲約百首。如(瀾滄小調)、(拉祜情歌)、(悲 調)、 (蜜蜂朝王)、(愛尼竹筒舞曲)、(喜送公糧)等。哈尼族愛尼人張老三,曲目有(串調子 寨)、(情歌)等。

 

Top

 

[特色]]

三弦的音質低音部渾厚,中音區明亮,高音區堅脆。掃音雄壯激昂,滑音娩轉靈活。

江南絲竹中有『三弦當板壓』的口訣。顯示三弦較少奏附點音,較多等分節奏,以控制速度。

三弦在民間伴隨曲藝音樂之流傳,已有極深厚的演奏技巧基礎,但一般說來,三弦的音色尖銳明亮突出,音準因桿長及無品格的關係較難掌握 ,所以小三弦雖仍普遍用於江南絲竹、潮州弦詩、廣東小曲、福建南管等傳統絲竹音樂中。

但現代國樂團中,多以中阮取代之,只偶而採用大三弦作低音樂器使用。

國樂團既不重用三弦,而民間大量曲藝音樂,仍繼續以大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兩相對照之下,形成極大的不合理現象。

我們預測,將來三弦必將在國樂團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無論獨奏、協奏,均會再產生更多的曲目與名家。

 

Top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段25號3樓之8 電話:(02)2531-1997
E-mail:
scm.adsl@msa.hinet.net
============================================================
考級、大賽專用 E-mail: chinesemusical000@gmail.com 專線:0903-375-000
============================================================
網站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