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巡覽連結
略過巡覽連結
略過巡覽連結
線上報名系統

[ 深度介紹~中華民樂的瑰寶:『 阮咸 』]  

 

[沿革、型制]       [流 傳 ]       [名家、名曲]        [特 色]            

 

[沿革、型制]

阮咸,簡稱阮、阮琴。

秦朝以前該類樂器,總稱琵琶。

後來(南北朝時)由西域傳來梨形胡琵琶後,最晚在唐朝以後,阮琴類樂器,開始改稱為秦琵琶、漢琵琶、秦漢子。

東漢傅玄(琵琶賦)載:阮咸是當時樂工參照琴、瑟、筑、箜篌、弦 等樂器之形制所創,四絃、十二品格。漢武帝時,細君公主、解憂公主(BC105年)與烏孫昆彌結親和番,於馬上豎抱彈奏的樂器,就是後代稱為阮咸的這種秦漢琵琶。

故宮博物院藏有之三國時代釉磁上 ,已有阮咸與樂隊合奏的陶塑裝飾。

唐武則天時增加為十三品格。

(據(舊唐書. 音樂志)) 日本奈良正倉院即藏有一全長100公分、四絃、十三品格之唐阮咸。紫檀木鑲螺細花紋 ,據考是公元756年,日本聖武天皇死後傳給東大寺的。

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以知音律善彈此秦琵琶著稱,創作有(三峽流泉)一曲。

1960年南京西善橋六朝墓出土之南朝(西元五世紀)磚刻畫中即有阮咸之演奏圖像。

杜佑(通典) 載:唐武則天時(西元七世紀),四川人蒯朗於古墓中得一銅琴,當時之太常少卿元行沖認為, 此晉朝阮咸所善彈之器也,樂家遂稱之為阮咸,沿稱至今。

阮咸也普遍應用於唐朝宮庭讌樂、民間歌舞中,敦煌壁畫中即有不少包括阮咸在內的歌舞演奏場面。

唐詩中也有對阮咸演奏的描繪詩句。那時阮琴已稱阮咸,白居易即有(和令狐僕射小欽聽阮咸)詩。

元末小說(水滸傳)八十一回中,即有描寫宋代名妓李師師彈阮咸, 教燕青聽的一段。

(宋書.樂志)載:宋太宗作阮咸曲148首,制五絃阮咸(AD995年),稱五絃阮, 因此阮咸又簡稱阮,延稱至今。

黃庭堅即有(聽摘阮)詞。陳暘(樂書)載:月琴,形圓項長, 上按四絃十三品柱..晉阮咸造也。

可見宋代又稱阮咸為月琴。

今之月琴,由阮咸演變而來 ,琴頸較短(約62公分),只有八個品格(已增加至24品)。

音箱呈滿月圓形。京劇伴奏中,與京胡、京二胡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三件頭伴奏樂器。

多為四絃但相鄰兩弦多定同音,內外兩組五度定絃。

台灣京劇界都只用單弦(mi)發音,以不過絃的輪音撥彈法,用音階補償(互翻高低)的方式演奏。

中國音樂研究所藏有清代中期之阮咸制品,長117公分,圓形音箱直徑38公分,四絃、八品格。

但相鄰兩弦定同音,內外兩組四或五度定絃,定絃法類如現在之月琴。

阮咸之衍生樂器,除月琴外還有一種秦琴與台灣之乞丐琴。

中國音樂學院藏有清代之秦琴制品,長102公分,八角形音箱,四絃、十三品。明清以來,都用在器樂合奏與戲曲伴奏,又叫作雙清。(清朝續文獻通考 )載:雙清,類阮。

中音部樂器....三絃、二音、十三品, 彈用撥。

可見仍有一組兩絃同度音。這種兩絃同組定同音的制度,傳統上似普遍為古代阮咸類樂器所採用! 現代秦琴則都用單絃定音,三絃、十九品,長88公分。

南方音樂多用之,如粵曲、潮曲北管...等。

多採用民間之七平均律,以奏乙凡調、重六調、活五調等特殊律調。

有梅花型木面、圓型皮面等多種。台灣之乞丐琴, 為月琴、秦琴、阮琴之綜合體。

音箱如月琴,但頸較長,型如阮琴而較小,絃較細音色如秦琴,採民間之七平均律,多用為乞歌中(勸世調)、說唱中(思想起)之伴奏樂器。

三十年代,上海大同樂會鄭覲文等曾仿制過阮咸,用來合奏(春江花月夜)。

 民國三十五年,無錫華光國樂團,陸鴻超、黃宏若、王仲丙由楊蔭瀏指導改製成十六品、平均律三絃中阮、大阮各一把。現代國樂之阮咸,曾有小阮、中阮、大阮、低阮等四種形制。

小阮、中阮音色圓潤柔和,大阮和低阮音色低沉豐厚。

有品格十七至二十四個,四絃分別獨立四度或五度定絃,音域極寬,有指板、音孔、機械絃軸。是民國42年起,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管弦樂團倡導改進的。

1956年起中央廣播藝術團王仲丙、張子銳將阮嘗試系列化改革。

現代大型國樂團都不用秦琴、月琴。改用中阮咸取代秦琴。改用柳葉琴取代月琴,以求音色之協合。

採用十二平均律,以利轉調。同理小阮咸因音域近似琵琶、低阮咸因音域近似低胡 ,現代國樂團中已不採用。

大陸又有一種六絃阮咸,在大阮咸的基礎上再增加兩條高音絃,同時兼備大阮咸、中阮咸、小阮咸之絃位。

1987年西安音樂學院寧勇,與蘇州民族樂器一廠聯合研制雙絃高音阮,與八七型系列阮。

中國歌劇舞巨院康綿總(1939-海南),改製雙層共鳴箱中阮。

 

Top

[流 傳]

據史料記載,宋以前有(阮咸譜)二十卷、唐.蔡逸撰(阮咸譜)一卷,(擘阮指法)一卷、(琴阮二弄譜)一卷,(阮咸調弄)二卷。

宋代季(李?)昌文(阮咸弄譜)一卷、喻修樞(阮咸譜)一卷。

明朱權撰(琴阮啟蒙)一卷。可惜均未流傳下來。

近代阮咸出版書譜有:1986年王仲丙、寧勇編著(阮演奏法)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1987年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出版(阮曲集)第一集。

1988年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出版(阮曲集)第二集。

1990年余鑄、寧勇編著(長安古樂阮曲二十首)學藝出版社出版。

其它還有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樂隊石吉舜(1942_吉林、)著(中阮演奏法)。

四川綿陽群眾藝術館楊玉生(1934-四川)編(大阮練習曲)。

Top

 

[名家、名曲 ]

據史料記載,阮咸演奏的名家有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以知音律善彈此秦琵琶著稱。

創作有(三峽流泉)一曲。

魏晉的"朱生彈阮,猶發新聲"。

唐代的"張隱聳阮技,其妙絕倫"。

宋代的"王慶之好談古曲,風格閒雃、優逸不迫"。

安敏修"喜奏新調,變移宮徵,抑怨取興" 。

(宋書.樂志)載:宋太宗作阮咸曲148首,可惜均未流傳下來。

近代阮咸名家、名曲有: 王仲丙(1924-江蘇)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作(流水新頌)、(引水上山坡)。編(拉薩舞曲) 、(瑤族長鼓舞曲)、(流水頌)、(山歌動心絃)、(嘎達梅林)、(秋思憶甲子)。

王 明、龐玉璋 作(潑水姑娘)。

余 鑄(1925-陜西)長安古樂學社。

吳俊生(1938-河北)中國音樂學院。編(火把節之夜)。

林吉良(1942-大連)瀋陽音樂學院。作(草原抒懷)、(草原歡歌)、(石林夜曲)、(濱海晨曲)、(小牧民)、(邊寨營火)、(春回山寨)、(遊泰山)、(興國風情)、(滿江紅)、(思戀)、(潑水節)。編(侗歌)、(葡萄架下)、( 牧馬人之歌)、(瑤家歌聲)、(鬧秧歌)。

寧 勇(1949-陜西)西安音樂學院。作(絲路駝鈴)、(拍鼓祥龍)、(關中行)。編(新番引令)、(山丹丹花開紅豔豔)、(喀什姑娘)。

趙桂林作(早春的草原)、(塞外鐵騎)、(寒江春回)。編(玫瑰盛開的時候)、(河南小曲)。

1990年寧勇、林吉良編著(長安古樂阮曲二十首)一書,學藝出版社出版。

其中刊載大阮、中阮獨奏曲(終南古韻)等二十首。余鑄先生所傳長安古樂譯譜(婆羅門引)等十五首。

 

Top

 

[特色]

阮咸的音質渾厚、圓潤。

與其它樂器、樂隊均能協合。在傳統小樂隊、大型國樂隊中均 可運用。

且型制上容許作系列的研制,可同時擔任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最低音之不 同任務。

這是它發音結構上的優點,在要求和聲效果的大型樂隊中,取代了其它的彈撥樂器, 一枝獨秀,除新疆的東不拉琴之外,其它的彈撥樂器多不容易作到。

很適合中小學校發展為 單項的合奏小樂隊。

演奏技巧方面在原有基礎上,吸收了三弦、琵琶、柳琴、古琴、吉它的奏法,已逐漸豐富。

 如勾抹、彈挑、雙彈挑、掃拂、滾輪、合分、摘打、提拍、敲汎、滑帶、推板、吟楺....都能 吸收而運用自如。

目前專習者尚極為少見,多由習其它彈撥樂器者兼任,將來必有更多的名家、名曲及 書譜、音影像資料出現。

 

Top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段25號3樓之8 電話:(02)2531-1997
E-mail:
scm.adsl@msa.hinet.net
============================================================
考級、大賽專用 E-mail: chinesemusical000@gmail.com 專線:0903-375-000
============================================================
網站維護